禾嬡尺估摸著,香味大概是從本地人家,或是民宿里傳出來的。
聞著味好奇,也不能衝到別人家裡蹭飯去。
「我們等會兒到大路上找家飯館吃飯吧。」這麼說著,她便繼續低頭按照導航指引往前走。
結果炒菜那戶人似乎恰好就在導航路上,越走味越香,走半道上聞著似乎又多了些別的香味。
盧貝敏還說:「大理人吃飯時間真准,一條街的人家都正好在炒菜。」
「嗯,這家人吃辣,也不知用辣椒炒什麼。」禾嬡尺這麼應著,按照導航指引往前走幾步,再斜著拐個彎。
視野朝向跟著轉彎,一戶敞著院門的人家便忽然出現在兩人眼前。
前不久聞著若隱若現的香味在這家人的門口變得異常明顯。禾嬡尺閉著眼睛在四周空氣中又聞幾下,再次確認這兒就是兩人方才聞到的香氣來源。
「唔……」她倆都站住了。
然後整齊地從門外往裡看。
大理古城的房子建得密,幾乎每家每戶都有院子,院子全都被高高的石牆圍起來,如果不開門,從外頭無論如何都看不到裡面去。
好不容易有家人開門,瞄一眼不過分吧,她倆良好市民又不打劫。
就瞄一眼。
這間看起來貌似本地人居所的院子和剛才看過民宿相比,裝修樸素多了。
不變的是,就跟大多數院子一樣,裡頭都鋪著石板路,瞧著有些舊。
門口兩邊堆滿養綠植的盆栽,不是那種民宿,或是花店裡常見的漂亮盆栽,而是很實在的盆栽。
巨大一個,裡邊的綠植長得比人高,跟禾嬡尺奶奶以前在老家養花草時用的那些大缸有些相似。
光看門口還不夠,好奇心旺盛的禾嬡尺沒忍住再把脖子伸長一些往裡瞧,便看見院子裡擺著好些桌椅。
禾嬡尺數著院裡桌子的數量,一桌、兩桌、三桌……
「嗯……」她發現好像院子裡的桌子數量好像多了些。
「你說這裡有沒有可能是一家飯館?」
……
把可能去掉,就是飯館。
院子大門上的招牌寫著呢,華振飯店。
剛來時天色暗,招牌又舊,顏色跟對聯差不多,乍一看以為是橫幅,兩人愣是都沒看見,在外頭鬼鬼祟祟站好一會兒。
好在現在淡季,位置又偏,院子裡還沒人,一直沒人看見。
不然多丟臉。
知道這兒是飯館,她倆膽子便大起來,理直氣壯地往裡走,便看見除了院子以外,裡頭還有能坐在室內堂食的屋。
堂食屋是用居民房改的,除了白熾燈和木桌木凳以外,門口還掛著擋風簾,啥裝修都沒有,看著還不如院子漂亮。
屋子很小,從大門進去是客廳,只能放下四套桌椅。
客廳左右各開了兩扇門,裡頭沒開燈,看著有些暗。禾嬡尺往裡瞅了眼,都是和客廳一樣放著四張桌子的四方形小房間。估計客人多時才會開放。
目前店裡只有一桌食客,都在屋裡。菜還沒上,正喝著茶聊天。
桌上幾人見禾嬡尺和盧貝敏進來,還看她倆一眼,又繼續聊。
盧貝敏則趁著禾嬡尺到處看的間隙,開始找店裡員工或老闆。
沒找到。
只好問店裡僅有的這桌客人:「請問知道老闆在哪嗎?」
其中一位客人往院外頭一指:「喏,在那邊廚房炒菜,炒完菜就來了,桌上有菜單,你先看一下。」
店裡的菜單還維持著以前的樣子,屬於列印出來再塑封的菜單。
老闆想要修改餐牌還得用修正液更改,復古得很。
不過來都來了,禾嬡尺肯定不會老實照著餐牌點菜。
她決定啟用小眾點評看看這家飯店評價如何,在網上有沒有食客好評推薦菜。
點評在這種時候也挺智能,剛打開美食頁面就似乎猜到她要找什麼似的,華振飯店的評價頁面便直接出現在第一排。
很好,點評收錄15年,評價一千多條,評分3.9。
請問現在走還來得及嗎?
……
禾嬡尺沒走。
點評內的評價她掃過幾眼,大概發現店內評價兩極分化比較嚴重。
好評夸的多是味道,差評多是說服務。主要是說人多的時候服務不好,老闆不理人什麼的。
太棒了,現在沒幾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