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多會兒,一個炭盤便被拎了上來。這時禾嬡尺才注意到,店裡每張桌子中間都有一個專門用來放炭盆的小洞。
銅瓢牛肉又叫火瓢牛肉,得用炭火熱著吃。
炭火上桌,周圍的溫度便馬上升了幾度,剛才在蒼山上凍夠嗆的禾嬡尺趕緊伸出手來烤。
沒等她將手完全烤熱,銅瓢牛肉也來了。她倆點的是鴛鴦鍋,半邊清湯半邊紅鍋。
銅瓢牛肉吃的主要是熟牛肉,不管是牛雜,還是牛肉,基本都是熟的。
牛雜切成塊、牛肉則切成片,早在鍋子上桌之前便同原湯一併煮進鍋底里,澆上一勺特製滷汁。
鍋底里本來就墊有蔬菜、蘿蔔、南瓜等各種食材,乍一看,便容易讓人覺著格外豐盛。
銅鍋鍋子薄,導熱快,再加上裡邊的食材都是熟的,湯也熱。鍋子才被放到炭火上燒沒多久便熱起來。
銅瓢牛肉不管是清湯、紅湯,湯里的油都不算很多,尤其是清湯。
湯上的油份基本來自燉牛肉時熬出來的牛油,不厚,湯鍋開始沸騰,便會自動往鍋邊散去。
盧貝敏見禾嬡尺還在吸鼻子,便給她拆了包紙巾,又給她打上一碗牛肉湯。
「喏,冷就喝湯。」
透過騰起的煙氣,能看見盛在碗裡的牛肉湯清澈見底,色澤與清茶相似。
把碗捧在手裡暖手,又吹上幾下,湯麵上飄的零星幾粒蔥花在碗裡打旋。
等湯上的煙氣略少一些,順著碗沿一點點把湯往嘴裡吸。暖呼呼的牛肉湯順著嗓子往肚裡淌,能明顯感覺到一股暖意在胃裡騰起。
冬天,還是得吃鍋子。
第257章
銅瓢牛肉得配蘸水。
用胡辣椒、鮮辣椒、當地特製辣醬、豆腐乳、芝麻油、折耳根、蔥姜蒜末以及香菜打底,再澆上一勺鍋里的牛肉原湯攪勻。
夾上一片提前煮透,再切得薄薄的牛肉往調製好的蘸水裡淌過,蘸水裡的碎料和醬汁便會掛在牛肉片上。
把牛肉片往嘴裡夾,再嚼幾下,沒有腥氣和雜味的純粹牛肉香便會在口中漫延開來。
隨後,蘸水的味道又會隨著咀嚼,從牛肉的紋理之間滲出。
特製辣醬和腐乳經過發酵的醬香,帶著微妙的鮮香,與新鮮的各式配料混在一起,更是將牛肉特有口感趁得複雜多變,哪怕是純吃肉也不容易膩味。
先來些牛肉片,配些牛肚牛腸,再夾上幾塊煮在鍋里的南瓜和蘿蔔。
爬過山的兩人累夠嗆,埋頭吃得不吭聲,沒多會兒便直接幹掉小半鍋牛肉牛雜。
這個時候,之前另外點的蔬菜、半斤鮮牛肉才被端上桌來。
鮮牛肉和煮在鍋里的牛肉不同,是薄切牛肉卷。據店家說,用的肉是黃牛肉,顏色鮮亮的很。跟平時在其他地方吃的牛肉卷不太一樣的是,每片都又寬又大,往熱鍋里一燙便熟。
鮮牛肉燙過後,比之前的熟牛肉更嫩,更有嚼頭。與銅鍋一併上桌的熟肉片則風味更足更香,各有千秋。
前不久喊著要吃肉的禾嬡尺吃得滿足,只是很快,她又移情別戀,愛上了涮在鍋里的豌豆尖。
秋冬恰好是吃豌豆尖的季節。
喜愛把豌豆做成稀豆粉、豌豆粉吃的雲南人,在尋找食材的時候,自然也不會放過這種食材的苗苗。
這個時節的豌豆尖品質好,往鍋里隨便涮涮便嫩得很,要是吃肉吃得稍微有些膩味,來上幾撮豌豆尖,便會覺得整個口腔都變得清爽不少,又能和肉多戰幾個回合。
不過最後,還是得用主食收尾。
感覺吃肉已經吃得差不多的禾嬡尺,又配著掛上蘸水的牛肉牛雜下了小半碗米飯,喝上一碗清湯收尾。
最後放下碗,長嘆一口氣。
「我高反好了。」
……
從蒼山下來,禾嬡尺在清真美食一條街吃得滿足,關注她行程的王瓊嵐卻沒找著好東西吃。
她朋友還問:「你關注的小遲昨天沒有推薦新東西吃嗎?」
王瓊嵐:「沒啊,就推薦了一個集市裡的稀豆粉。她昨天去的兩家飯館都不怎麼樣,說是服務裝修不錯,菜好看但是味道一般。」
她朋友還挺好奇:「哪兩家店,我看看?」
王瓊嵐把手機遞給朋友看:「喏,這兩家,網絡評分還挺高。」
她其中一位朋友見了,思索著說:「今天在古城逛的時候是不是見過這家店的門面?裝修挺好看的,當時還想進去試試來著,還好沒去。」
王瓊嵐:「也不好說,說不定能比我們現在吃的這家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