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七大惡人,善惡難辨,卻實實在在、儘是位高權重之人。
王侯、將軍、官員、城主……
若符獻起事,這些人或許會成為障礙,成為他的敵人,所以,他需要符紀除去這七大惡人。
方掌門聽見有人感慨道:
「不能聽、不能說、視而不見、被如臂驅使,這符紀哪裡像個人,分明就是另一方七殺碑啊!
「只看符獻有什麼目的,這個人、這方石碑,便會起到什麼用處!」
這話一出,眾人紛紛投去目光。
有位書生模樣的人恍然大悟,說道:
「對啊!這書名中的七殺碑,說的根本不是那方石碑,而是文中的符紀!」
她與它,起到的作用是完全一樣的。
書生急得團團轉,抓耳撓腮,像是渾身上下都不得勁,心中有千言萬語,不吐不快。
「不行,不行,這符紀好不容易從一塊無知無覺的頑石開了竅,好不容易被宋璋揭開了眼前的迷障,馬上就要看清她哥造就的亂世了……
「怎麼這就全書完了!
「還有那不智之人阿魯,她哪裡愚魯,分明是世間最為通透之人,她看清了戰亂將起、民不聊生,看清了覆巢之下無完卵,也看清了符紀只是個被人矇騙利用的頑石……
「還有那不信之人梁冠,他居然會依諾給替死之人家中送去金銀;那不義之人王龐,死前到底說了什麼,怎麼還能因方言不同,讓符紀錯過了這可能會被點醒的契機呢!
「尤其是宋璋,她用一場遊園驚夢,驚醒了痴頑無心的符紀,這世間最不禮之人,分明是最為肆意、最為不拘一格之人!」
書生一邊念叨,一邊繞場三周,急得團團轉,最後站定說道:
「不行!
「我得給《七殺碑》補個正經結局!」
第447章 同人文
旁邊兒的人一聽也來了勁,笑著調侃道:
「有道是的話本兒,可不是誰都能續的,不過你若真寫出來了,我倒也想看看是怎麼個寫法兒。」
「哎,七殺碑此文,竟然是這樣的結局,也讓人太不痛快了,我支持你!」
又有另外一人探過來,說道:
「繼續往後寫,我喜歡的宋璋也不能復活啊!
「這位世間最不禮之人,頗合我的胃口,若是死人能夠復生就好了!」
此言一出,周圍的人連連點頭贊同。
許多人物驚鴻一瞥,還沒等展開生平呢,就被文中的符紀,一桿長纓槍給捅死了,實在遺憾!
本該跌宕起伏、精彩無比的人物,落在有道是筆下,卻只是寥寥幾段,便結束了生平。
實在令人扼腕嘆息啊!
有道是此人,還真是會暴殄天物。
捧著書的看客道:
「別光續寫結局啊,能不能將書中這幾位驚鴻掠影的人物,也展開來講講。
「實在沒看夠。
「有道是寫得這篇《七殺碑》,太多令人意猶未盡之處了!」
祝無邀還真就不是故意的。
《七殺碑》里,讀客只能夠跟隨符紀的視角、去看這個世界發生的事情。
她是一塊未開竅的頑石、一樣被人利用的「器物」,因此,對暗處發生的事情、世界發生的變化,所知甚少。
但她作為寫書的書手,總得講清楚朝堂昏庸、叛亂將至、亂象叢生,要讓讀客感受到暗潮湧動的緊迫感。
除了潛於各處的「暗示」之外,也就只能夠在文章敘事節奏上動動手腳。
更何況,這七大惡人,戲份雖略有改動,但套路肖似,本就不宜展開來講,不然容易審美疲勞。
因此,這種快節奏、捅一槍換一處的寫法,最為合適。
她在寫的時候也沒想到,這《七殺碑》居然陰差陽錯,讓許多人想為其續上結局、亦或展開新編,有了被寫「同人」的待遇。
當祝無邀回青雲門時,正好最出名的兩本七殺碑再編之作、流傳到了東極城。
書販子沿暗處街巷拉攏看客。
她伸手攔下道:
「都有什麼好東西,給我看看。」
書販偷摸兒遞來一本合訂冊,左右瞥了眼說道:
「這位客官,你先看看介紹,有什麼喜歡的同我講,我去給你取來。
「《七殺碑》的再編,咱這兒集了不少,續寫之人本就沒想著賺錢,我也就賺個整合、裝訂的辛苦費。」
祝無邀接過合訂冊,還沒等翻開便說道:
「老實在家待幾天,看你印堂發黑,有子女遇險的兆頭。」
此為「錯卦」,為避天意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