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頁(2 / 2)

同時,也鼓勵無地百姓去往嶺南,滇州府,西北,東北等地。

既能建設邊衛,同樣緩解內地人口過多的壓力等等。

總之所有建議都很實用。

若是能做成,既能解決平臨國幾十年的弊病,又能讓百姓有糧可吃,不至於起兵造反,鬧得天下大亂。

皇上登基以來的功績卓然,不能毀於一旦。

皇上看完私下的秘密奏章,再看看內閣的許義等人,臉上的表情讓人看不清楚。

可在場眾人,都看出紀楚話里話外的意思。

其實這話不只是建議,更有一絲絲的威脅。

不止威脅士族,更是威脅皇上。

就差明說,士族要出血,您也要出血。

想要解決問題,不能在那乾號。

可這些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極難。

無論是讓士族們出血,還是要讓百姓們遷移,哪個不要動刀見血。

稍有不慎,皇上的皇位還穩嗎?

如果不這樣做,紀楚同樣說了,各地百姓會造反。

這如不是威脅,那什麼是威脅?

實話傷人,能解決問題的政策也傷人。

皇上思索片刻,最後嘆口氣。

紀楚這人,怎麼就不能唯自己所用,成為自己的家臣呢。

但再想想,他要是家臣,就不會這般厲害了。

不過能者多勞。

賑災兼收拾士族這件差事。

非紀楚莫屬。

除了他,誰還能做成此事。

「命,東北總督紀楚,宣新府知府薛明成,為此次賑災欽差。」

「即刻回京,處理中原十二州府賑災一事。」

第145章

「讓紀大人立刻回京城?!」

「這怎麼可以!」

「大人任期還沒到吧。」

紀楚的任期當然還沒到。

先不說各地知州知府, 多留個一兩年實屬正常,再者他兼領岐州,在岐州沒有徹底融入平臨國之前, 朝中一般不會把他換掉。

也就是說,至少要等岐州收過一次田稅, 也是漳興八年前後, 才會把他調走。

如今才漳興五年二月份,實在太早了。

再看京城的旨意, 竟然是讓紀大人去賑災!

這麼一看,那就合理了。

中原十二州府, 皆有災情。

這十二州府旁邊,多多少少也有旱情,只是沒那樣嚴重。

這種波及了五分之一地方的旱災,確實需要得力人手。

請紀大人去處理,再合適不過。

而且跟他一起去的,還有在曲夏州的同僚薛大人。

兩人富有才幹, 又是皇上心腹。

派出這兩人前去, 就能按各地百姓的心。

就連已經投奔到昌河州的中原百姓, 都忍不住道:「若早知紀大人過去,我們不來, 是不是也行?」

其實不行, 早來早點種地, 提前過上安穩生活。

如今十二州府的情況, 還不是最糟。

現在旱情剛開始, 各家還有糧吃。

等到天氣再熱些,沒飯吃,沒水喝, 才是人間煉獄。

朝中提前派人過去,就是想把事情做到前頭,減少災情損失。

一個紀楚,一個薛明成,確實是合適的人選。

昌河州官吏以及當地百姓,理智上理解,心理上卻很難接受。

他們這裡剛剛發展起來,剛剛發展得順暢。

怎麼就把紀大人調走啊。

岐州百姓更是不高興。

岐州還是岐國時,他們就信任紀大人。

現在成為平臨國的一份,信任的還是紀大人。

畢竟這是他們接觸的頭一位平臨國官員。

他要是走了,大家心裡都不安穩。

所以對紀楚來說,必須安排好接下來的差事。

不過京城那邊催得急。

二月二十三收到的聖旨。

說是三月初五之前到地方。

既要安排好這裡的差事,又要趕緊過去。

紀楚對皇上有些無語。

他沒有長三頭六臂,不能兩頭忙啊。

算來算去,最遲也要三月初一出發,留給他的時間著實不多。

好在昌河州的政務一向清晰。

晁同知跟戶司主事很靠得住,交給他們即可。

晁同知頗有些緊張。

處理其他地方的政務,他好歹這麼擔憂,可這是昌河州,本就夠特殊的了。=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

最新小说: 「驕」滴滴 暴躁太子的哭包伴讀 蛇蛇今天也沒變成辣條呢 大王,此奸臣不可留 折辱的陰鬱皇子登基了 精神病發現世界終於癲了 我魚呢[種田] 嬌軟菌妃今日科考上岸了嗎 路邊的野男人可以撿 一不小心和鬼結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