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朝代鐵價四十五文一斤,純價格沒算手工費用,漢子全套打下來要三百多文,心疼了半天還是咬牙付了定錢。
等他從屋裡離開,便輪到了戚長夜,老鐵匠剛好也忙完了手裡的事情,見著他手裡的大鐵鍋還怔愣了下。
「我想打三隻弓箭箭頭,還有五個捕獸夾子,材料就從這鍋里出。」
還好原主有把小刀,雖然不算特別鋒利,但回去磨磨也能使用,否則搞不好還要他倒搭銀錢。
這是一口八印大鍋,八印是戚長夜自己估的,他也沒時間工具去測具體大小,現代社會的八印鍋通常有九公斤重,不過不同位面冶鐵製造技術肯定存在差異,戚長夜估計他手裡這鍋得有二十五六斤。
就像金店可以自己帶金去打造首飾一般,鐵匠鋪子也支持自帶材料出個工費,當然也可以將家裡不用的鐵器送到鋪子回收——不過幾乎沒有人家會這樣做,像鍋啊農具啊哪個不是日常生活的必須用品啊,鐵這東西只會生鏽不會腐爛,一件鐵器能當成傳家寶傳上好幾代,把鍋賣了農具賣了日子不過了?
更不用說這東西好賣不好買,大燕朝有規定,百姓買賣鐵器必須登記戶籍,由鐵器鋪子登記記錄後定期將冊子送到官府報備,鹽鐵歷來是朝廷重點把控項目,每個縣鎮每家鋪子賣的數額都是有定量的。
所以老鐵匠格外歡迎戚長夜,這意味著帳上將多出二十幾斤的鐵。
或者他也可以轉手將這鍋賣給其他人,還能再多賺上一筆銀錢。
所以戚長夜特意說了句「材料從這鍋裡面出」,二人彼此心照不宣。
老鐵匠的態度極好,一口大鐵鍋共計一千二百多枚銅錢,去了戚長夜要的那些東西還能剩下七百三十文,老鐵匠收下鐵鍋從匣中取了銀子,同戚長夜約了個時間讓他過來拿東西。
弓箭箭頭好做,捕獸夾則要麻煩上一些,這附近會上山打獵的人到底還是少數,鐵匠鋪子裡也沒有可以讓他拿的現貨。
七百多枚銅錢鼓鼓囊囊地揣了一大包,戚長夜轉身去了買賣的市集,他的身上還帶著從癩子那裡拿回來的一兩多銀子,邊走邊思索著稍後要買的東西。
糧食是肯定要買的,米麵糧油樣樣都缺,針線倒是不需要,戚母在世時家裡常備著,戚長夜早上剛過去看過,五顏六色還剩幾小捆呢。
下午就將弟弟從戚家大院裡接過來,多住一天就可能多發生些矛盾,不如早早接過來算了。
家裡沒有小哥兒能用的東西,也要適當備上一些。
還有趙歲歲的。
全身上下只有那一身破破爛爛不能再穿的衣服,等新衣服改好就要換掉,總不能連件換洗的衣服都沒有。
第9章
戚長夜先進了布莊。
鎮上共有三家布莊,針對的客戶群體也各有不同,戚長夜進的就是這家主要面向村人百姓的。
鎮上的消費能力到底不如縣裡,檯面上擺著的也都是些耐髒耐磨的粗布,精細些的布料都收在櫃檯後方,若有需要喚來小二自會將其拿出。
賤者裋褐枲裳,這個朝代布料仍以棉麻偏多,綾羅綢緞都是大戶人家才穿得起的東西,店裡只有零星幾個村民百姓,見到戚長夜都有些害怕。
——倒不是認出他了,戚五在附近村落里是有些名氣不假,鎮上三教九流之徒也多識得他,但也僅限於此了,鎮上住著那麼多人,更多的還是踏踏實實討生活的百姓。
她們畏懼是因為戚長夜身材高大面容凌厲。
原來的戚五還好一些,有些吊兒郎當混不吝地,見到熟人也會開上幾句玩笑打趣上三言兩語,臉上的笑容雖然常常讓人不太舒服但也仍舊有個笑模樣,戚長夜則常年陰沉著一張臉,沒穿越時甚至聽人私下議論過「別人欠他五百萬」,雖然長相確實不錯但實在是冷的駭人,又因為工作的緣故自帶著股冷峻氣場,一年到頭臉上都做不出三個表情,別說是小姑娘了,一些膽小些的男人見到他的第一反應也是「這人看著就不太好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