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凡買賣者,不過是將南邊的貨物賣往北邊,將北邊之物賣向南面,低買高賣,獲取利潤罷了。
但是其中風險也大,如今之買賣,處處關卡、層層盤剝,再加上若是貨物囤的多了,恐有一朝翻船再不得翻身之險;若是貨物囤的少了,那麼也有賣完之後,只能看著對家賺錢的難熬。
若是有一處倉庫,供這些人集中囤放貨物,再分批賣往其他地方,豈不是又能分散風險,又能多賺銀子?商人最是重利會算計,其中好處連他都能看的出來,更何況是他們?
倉庫即使以極為低廉的租金出租,但是建幾個倉庫又能費多少銀子?每年從衛輝停靠的貨船又有多少?賺的是細水長流、源源不斷的銀子啊!
再次,屆時那些車隊、馬隊、船隊,又由誰來出資成立?想必這種運輸隊伍,沒有他周邦彥頂著去往他地也不太平吧?那這裡面,又有多少利潤可以分?
更何況,秦修文還言,目前新鄉縣青壯流民一萬餘人,目前可以全部投入此次的碼頭建設工程中去,征役之費用由新鄉縣一力承擔,同時他還將發動新鄉縣的富豪鄉紳一起出資修建。
「整個衛輝府屆時必將百舸爭流、熠熠生輝,在周大人的治理下,不同凡響!」這是秦修文在摺子上的結束語,但是讓周邦彥讀罷,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周邦彥作為衛輝的知府,其實是因為潞王府督建之事,專門被萬曆委派過來的,對他來講來衛輝一遭,最要緊的事情不是什麼整治民生,而是盡心盡職地為潞王建好潞王府,讓皇上滿意,自己也便算功臣身退了。等到三年任一滿,自己就調往中樞,由自己的老父親運作一番,十有八九能再次升個半品。
所以周邦彥一直以來都將潞王府的督造當作頭等大事,而如今秦修文卻給他打開了一條新的思路。
現成的人力有了,錢也能到位,就等他一點頭,到時候名利雙收,這樣的好事,誰會往外推?
況且,其中之利,光是隨便想想,就能讓周邦彥這樣的人都呼吸一滯。
若是秦修文的摺子上,讓他出人出錢,就是說的再天花亂墜,周邦彥都要三思再三思,或許最後還是駁回。畢竟事事都有風險,當官之人更多都是但求無過、不求有功,讓他親身上陣去出人出錢,到時候事情沒弄成,惹得一身騷的可就是他自己了。=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