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裡面差評偏多,他會根據差評內容慎重考慮自己的選擇。
要是去哪家評價不錯的店踩了雷,他出來之後也會重新看一次點評。主要是在裡頭找差評看,看看有沒有跟自己感受差不多的食客,找點兒共情感,順帶在人家評價下面一塊吐槽。
日積月累下來,他甚至掌握了在點評APP里鑑別店鋪是否刷過評論,用戶評價是否準確的能力。
會關注小遲沒吃飽,算是因為偶然吧。
路峰四天前到達桂林遊玩,他下榻的民宿靠近象山景區附近居民區。
等他玩累了,在民宿搜索附近美食時,就能發現民宿不遠處恰巧有一條專屬居民的小小飲食街,這條街上的餐飲店幾乎都是本地居民在光顧。
本地居民不怎麼喜歡在小眾點評上寫評論,所以每家店的評價都很少。
而且大多數評價都是寥寥幾句,好吃,從小就吃。
或是,一般,桂林大眾水平等等。
連圖片都沒有,不好參考。
不過也不是所有評價都這樣,例如他在小車米粉店的商鋪評價頁面里就看見一篇圖文並茂,且寫得很詳細的點評。
只是像路峰這樣的點評老手,根本不可能因為評價寫得詳細,圖片拍得好看,就認為評價里的內容說得一定都對。
對於他來說,精美的圖片配上大段文字,很有可能是營銷,或是專門刷評價的號。
這時要鑑別也很簡單,點進個人空間看看往期評價就行。
如果去哪兒吃都是美圖+誇誇+五星好評,這個號的評價就不值得參考。
「這個號給的五星評價很少,口味好像和我差不多,給每家店的評價看起來還挺客觀。」
「……鵬城號,那就是來廣西旅遊的?不對,好像是個鵬城美食號,看起來還沒接過廣。」
「這篇吐槽好猛。」
「還有連鎖店的評價……這家店我也覺得不好吃。」
等路峰進店,發現這家店的味道確實不錯,店家人也好時,心裡就對這個帳號有了點兒印象。
直到下一次他聽聞廣西糯米飯好吃,在點評搜索時,也在名為恩恩小吃店的店鋪評價前排,看到了小遲沒吃飽的評價。
很難看不到她,畢竟在點評搜索糯米飯,出來的店鋪總共就那幾家。
恩恩小吃店雖說名字上沒有糯米飯幾個字,但關鍵字和推薦菜里有,距離他還近,一搜就出來了。
她的評價剛寫沒幾天,字數不少,還帶圖,會被點評機制自動置頂。
三塊錢一份的糯米飯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嘗過味後,路峰開始關注小遲沒吃飽,回頭在別的店鋪要是看見她的評價,也能當作參考用。
結果在桂林陽朔玩的這幾天,他發現自己是真沒少看見她的評價。
偶爾甚至會跟著她推薦的店鋪,以及菜品去吃。
關注小遲之後,路峰自然就會收到她的筆記推送。
所以《柳州螺螄粉居然還放這種配菜?》這篇筆記,路峰也看到了。
巧的是,他看到筆記那時剛好到達柳州,時間有點晚,正想去找地道的螺螄粉當宵夜吃。
其實路峰不是一個很喜歡螺螄粉的人。
在他的記憶里,螺螄粉就是一種很臭的東西,上班時偶爾碰到同事叫外賣,甚至在公司茶水間悄悄煮螺螄粉,他都覺得味好大,得開窗通風才行。
「這麼臭能好吃嗎?」他會一邊通風一邊問自己的同事。
「好吃呀,吃的時候聞不到臭。」
後來他也在公司附近的店裡嘗過螺螄粉。
湯的味道很淡,粉也不入味,一般般吧,不如沙縣小吃。
從那以後他就再沒怎麼吃過螺螄粉。
只是網上螺螄粉的風颳得大,偶爾看見各種GG和美食推薦,總會讓他好奇所謂好吃的螺螄粉到底什麼味。
於是這次廣西之行,他特意在返程時留了一天給柳州,想在這裡嘗嘗最地道的螺螄粉味。
《柳州螺螄粉居然還放這種配菜?》筆記的首圖是一張拼圖。
從圖上看,衝擊力最強的配菜是炸豬腳。
炸過的豬腳顏色金黃,泡在螺螄粉的紅油里,呈橙紅色,哪怕不喜歡吃螺螄粉的人看著也會眼饞得很,要是對它感興趣,很容易就會點進筆記里查看詳細內容。
「……虎皮鴨爪倒是挺常見的,炸豬蹄我們那兒倒是沒有,豆腐釀是什麼?」
路峰老家沒有豆腐釀,他還沒嘗過。
按照他的性格,出門旅遊時肯定要儘量品嘗當地特色,沒見過肯定要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