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店裡的廚房是開放式廚房,靠近店門口。只要在店裡烹飪,從外回家的居民就很容易透過玻璃窗看見裡面的情形。
只是開業到現在為止,廚房使用的次數不算多,也就幾個合伙人想拿店裡的肉當員工餐吃時會用用。
不過廚房用得少,不代表煎肉的人手上功夫差。
小銘喜歡吃牛排。
這輩子死在他手上的牛排數量沒一千也有八百。
而且他不會像某些餐廳的服務員一樣,聽見禾嬡尺詢問全熟牛排時,會露出那種看鄉巴佬一樣的表情,反而會耐心解釋:「其實很多人都不喜歡吃五分熟七分熟,這些都是視個人情況而定的。」
「就連味道也不一定是價格越貴越好吃,比如說年輕的小男孩,比較喜歡吃那種味重的肉,店裡相對便宜一些的肉其實會更合他們口味。」
「像和牛吃起來脂肪多,價格也很貴,但是吃多了其實也會比較膩。」店裡也有賣,不同規格價格也不一樣,做成牛排用來煎著吃得兩三百一片。
說著,他開始向禾嬡尺示範牛小排的做法。
「有些牛排要修邊,或是切斷筋才好煎,牛小排就不用怎麼修。解凍回溫之後不要洗,用紙吸了血水就能直接煎,這麼好的肉不用醃漬,而且全熟也不會老,想吃幾分熟都行。」
「一般煎牛排還是得用鐵鍋或是不鏽鋼鍋,燒得夠熱就不會粘。油脂多的肉可以直接將油邊切下來放鍋上先把油煸出來,再用牛肉本身的油煎牛排。」
「牛小排本身油脂不少,不用加太多油,稍微潤潤鍋就行,我個人喜歡加例如玉米油、葵花籽油等煙點比較高的油。黃油雖然很香,但是容易焦,花生油是花生味太濃,會搶走牛肉的風味。」
滋啦一聲。
牛小排被小銘放進鑄鐵鍋里,肌理分明的牛肉被油溫激得瞬間蜷縮起來,但是這個時候還不能馬上翻面。
「要讓牛肉形成美拉德反應,煎出焦殼才好吃。」
兩面各煎一分多鐘,牛小排被小銘拿出來,說這個步驟叫醒肉。
「一般煎5或者7分熟的牛排,要是煎出來馬上吃,肉的溫度其實還不夠高,要是這個時候切開,裡面的肌紅蛋白就會流出來。」
「肌紅蛋白?」禾嬡尺產生疑問。
小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聽起來很高大上是不是,哈哈,就是俗稱的血水。」
「稍微放置一下,外層溫度慢慢滲入內部,裡面的肉溫度上升,就會更熟一些,吃起來肉汁會更多。其實全熟牛小排可以不用醒,直接煎熟就行,不過現在其實還沒煎熟,我接下來要先把青菜處理一下。」
他將口蘑、蘆筍、放進剛才煎牛排的鍋里煎熟擺盤,又在剩下的油里放入整塊的蒜和迷迭香,將油調味,最後再次將牛小排放進鍋內回溫,好讓牛小排吸走鍋內的蒜和迷迭香味。
這是小銘煎牛排時的習慣。
煎五分熟、七分熟的牛排時,他也喜歡這樣。
不醒肉的牛排吃起來肉汁容易流失,煎好之後放置會兒再吃又容易涼,吃起來沒那麼香。
所以他會煎到一半先醒肉,趁著這個時間烹飪蔬菜,最後上桌之前再將肉回鍋里再略煎一遍回溫。
煎某些油脂相對少的牛排時,他還會趁著給油調味時往裡面加一小塊黃油增添風味,讓牛排吃起來富有濃厚的油脂香。
煎好的牛小排被小銘從鍋里盛出,卻並未馬上端上桌,而是放到砧板上。
他將牛排細心切成適合入口的長條,再進行擺盤,最後撒上黑椒鹽等香料。
在店裡體驗的客人不必擔心自己刀叉用得不好,或是牛肉有筋自己切不斷。
直接叉上牛排大口吃肉就行。
見禾嬡尺掏出相機像是想給牛排拍照的樣子,小銘還特意找到店內燈光好的位置讓她拍。
「這個角度好,可以了,謝謝。」
到目前為止,禾嬡尺在嶼田鮮肉鋪的體驗都很好,然而接下來要接受考驗的卻不是店員認真,或是服務好能填補的內容。
腦子被剛出鍋的牛小排占滿,禾嬡尺根本捨不得將時間花在拍照上,她拿起刀叉,將牛排肉叉進嘴裡啊嗚一口吞。=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