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是她窮而已。
「這種品質108一斤很貴!錢難賺,花錢也要花到刀刃上,看我紅榜推薦里就有更好的,再不濟看看橙榜也行——」
小遲的聲音恰到好處地傳出來。
……
土味龍蝦館的流量是慢慢變小的,最初不是很明顯。
畢竟排隊的人多嘛。
哪怕每天客人減少十幾二十個,也不礙什麼事。
再加上這家店占地相當大。
光是大堂就分兩部分,裡頭大桌小桌滿打滿算50多張,要是坐滿,能輕鬆容納100~200人。
所以哪怕來店消費的客人變少,也不容易讓人輕易察覺。
等老闆發現情況不對時,已經整得有些複雜。
第149章
一家店開的年限只要夠長,喜歡的人夠多,就是會有粉的。
所以有小部分喜歡在網上衝浪的土味龍蝦館粉絲跟禾嬡尺在評論區幹了一架。
648:我在土味龍蝦館消費這麼多年,充卡都充了5000以上,這家店的蝦連腮都是白的,不然我也不會去吃那麼久。
[消費記錄照片][訂單記錄][蝦的照片]
朗讀不好:這家店能做清蒸,冰鎮蝦,如果蝦不好,一下就看出來了,店怎麼可能開這麼多年?
更別提還年年排隊,點評一萬多條,總評分4.5,在必吃榜上就沒下來過,你該不會是對家買來的水軍吧?
大石榴:對家出了多少錢?我土味龍蝦館出雙倍[狗頭]
……
諸如此類的評論不少。
要說是否帶來影響呢?
有,真有。
其實小龍蝦測評是禾嬡尺本人在小龍蝦店踩了好幾次坑,誕生出自己不想花冤枉錢吃小龍蝦,也希望粉絲們能少花冤枉錢的想法後,才做出來的作品。
這種城市限定測評作品做出來其實有點吃力不討好。
首先,因為畫面沒那麼吸引人,內容乾貨太多,看著略枯燥,野生瀏覽量不比普通探店視頻高。
因此,哪怕前一篇數據還不錯的小龍蝦旅吃vlog能給測評帶來流量。
作品基礎數據也不是很高,幾乎只能由禾嬡尺的鵬城老粉支撐,好在粉絲量不算少,倒也將互動量撐了起來。
原本這篇測評發了就發了,大家看完過上一兩周,也該沉下去,給各店的客流量也好,黑流量也好,便會到此為止。
好在土味龍蝦館的粉絲們來了。還在評論區發出不同意見。
有意見就自然會引起爭議。
有爭議就有評論,很快,屬於土味龍蝦館粉絲們的樓便被頂起來。
真是謝謝大家。
這回有熱鬧看了。
原本對小龍蝦、或是鵬城測評不感興趣的網友在看見評論區有爭議時,會停下幾秒吃吃瓜。
吃瓜嘛,肯定不能幹吃。
不管站哪邊也好,總歸點個讚,或是按個踩,來個表情包甚至點評幾句。
這種事多了吧,互動量便開始莫名其妙往上漲。
大數據都是這樣的,互動量漲,流量就來。
能看到作品的人變多後,居然還有熱心網友在評論區,將小遲在視頻內點評土味龍蝦館的時間標註出來,好讓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們繼續吃瓜。
原本對視頻不感興趣的網友們為了弄清楚怎麼回事,便也開始看起視頻內容來。
時間一長,評論區居然被路過的網友們建起一個個高樓。
只是後來這些高樓跟土味龍蝦館已經沒啥太大關係。
禾嬡尺發布的作品內容是鵬城小龍蝦測評,又不是土味龍蝦館測評,本身分給土味龍蝦館的篇幅就不是很多。
所以觀眾們沒將那麼多注意力分給它,反而留給了測評內出現的其他店。
被禾嬡尺用作測評的不少大店,大多是連鎖店。
例如被丟進灰榜的小明蒸蝦,總店就在湖北,而且在當地相當出名。
進入灰榜的原因就是比總店難吃很多。
估計是名聲太大,平時店裡客人多,所以為了讓出餐速度加快,店裡的蝦子都會提前做預處理。
也就是非現點現殺。
小明蒸蝦處理蝦子的方法是標準的三剪一抽,為了不讓蝦肉在抽走蝦線之後變散,會提前過一道油,再開始正式烹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