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後來老闆看店裡客人多,老換烤盤和烤網忙不過來,便乾脆統一店裡的烤盤種類,並且墊上吸油紙。
這樣哪怕紙髒了,店員只需換紙就行,方便省事,少請幾個員工也忙得過來。
後來事情便如他所願,哪怕少一半的員工也能完全忙過來。
因為客人不來了。
隔油的吸油紙其實也多少有些隔熱的作用。
爐子底下的熱氣無法完全透過烤盤傳到肉上,熱力溫溫軟軟地,肉半天烤不熟,好不容易熟了,也不香。
嘗過一次的客人哪還想再來第二次?
這種問題解決起來雖然有點費事卻不怎麼費錢,禾嬡尺能察覺,也好提意見。
但當她跟老闆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對方不知怎麼想的,就是不退讓,說是按照以前那樣做,賺得不多,事卻多。
對於禾嬡尺來說,這種關鍵問題只要談不攏就沒辦法合作。
她也不願意跟人扯皮,反正找她推廣的老闆多的是。
通常碰上這種老闆她也不多勸,說:「那有機會下次再合作吧。」
拜拜。
*
小遲不是所有推廣都願意接的事,在鵬城餐飲界的小圈子裡,被當成茶餘飯後的小道消息傳了出來。
開始說這個事的人,原本是被拒絕過,想著把事說出來讓大家嘲諷幾句。只是聽的大部分人卻覺得這樣的博主似乎還挺靠譜。
畢竟被拒絕的又不是他們。
而且再細想一層,如果以後她願意接某家店子的廣,是不是就證明她肯定了這家店有值得被推薦的地方。
四捨五入算一算,她這是不坑錢呀,推不起來的店她寧願不賺錢也不推薦!
而且隱約聽說她還會幫著合作的店家試菜,出一些經營上的主意是嗎?
不錯,先關注一下,以後要是有需要可以聯繫她。
*
最近禾嬡尺雖然依舊有出門探店寫普通推文,頻率卻稍微變少了些。
因為她在做完自己接取GG的每月任務以後,所有報銷金額在花不完的情況下不會清零,而是能留到以後用,而且可以和其他人一起用。
也就是說——
她可以攢錢搓一頓大的!
吃啥好呢?
對哦,中秋節快到了,要不整點大閘蟹吃吃?
第206章
中秋吃大閘蟹的習俗由來已久,但實際上禾嬡尺老家早年間並沒有在中秋吃蟹的習慣。
畢竟她家附近又不產大閘蟹。
禾嬡尺第一次知道大閘蟹是因為她爸。
她爸早些年沒事喜歡看點港劇,在電視劇里,他見香港人似乎挺喜歡吃大閘蟹,還將價格炒得極高。
當時禾嬡尺老家還是一斤青菜不到一元的物價,但大閘蟹的身價在香港酒樓里隨便就要三五百港元。
而且據說三五百一隻的大閘蟹還算特價蟹。
看電視劇的禾爸爸被價格唬得大吃一驚,尋思這到底什麼神仙美味,賣這麼貴?於是開始對這種老家不多見的螃蟹產生了興趣。
後來某天逛菜市場時,他發現菜市場裡居然也有大閘蟹賣,而且才幾元一隻,便趕緊買幾隻帶回家試試。
第一次買回家的大閘蟹味道不好,便邊吃邊念:「我買的大閘蟹不好吃肯定是因為太便宜,據說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很貴很難買,但是蟹黃多,爆得到處都是。哪天發財了給你們買幾隻嘗個味試試。」
後來她爸沒發財,傳說中的陽澄湖大閘蟹當然也一直沒買來。
不過打那以後,倒是每年秋季,她爸都偶爾會在應季的時候買些大閘蟹回家試試。
吃大閘蟹就像開盲盒。
有時買的蟹難吃極了,蟹黃希軟不說,還發苦。
有時運氣好,哪怕幾塊錢一隻買的螃蟹也能碰上爆黃爆膏的好貨。
每當這個時候,她爸便又會念叨:「幾塊錢的螃蟹都這麼鮮,也不知陽澄湖大閘蟹是什麼味呢?」
不過他也就念念,買是不能買的。
貴啊,哪裡捨得。
而且聽說陽澄湖大閘蟹不好買,小城市裡的幾乎都是假蟹。
畢竟小城市消費力沒那麼高,真蟹都運大城市賣去啦。
就這麼的,禾嬡尺被他爸一年年念著長大。後來哪怕老家沒有中秋吃螃蟹的習俗,每到九月十月,她也大概知道在這段時間應該買大閘蟹吃。
所以當禾嬡尺在接近中秋,冒出想買些貴東西嘗嘗的想法時,腦海里第一時間出現的便是大閘蟹。=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