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再放各式調料、辣椒、雲南特有的酸醃菜,大功告成。
米線上桌的方法也很妙。
老闆並沒有直接把米線連湯帶水的倒進大碗裡,而是多一個步驟。
先用大湯勺把銅鍋上最後加的米線盛到碗裡,再將藏在鍋底的肉沫和韭菜倒上去。
肉菜蓋米線,從視覺效果上看來,就會顯得比米線蓋在上頭豐盛許多。
也不知誰最開始想出來的做法,確實挺聰明。
禾嬡尺抱著一把花,站在灶前巴巴瞧著一份份小鍋米線出鍋,卻還沒輪到她。
做米線的姐瞧她也是覺得有些好笑,還提醒她:「等下就到你的啦。」
說著,便又開始行雲流水地開始煮下一批米線。
10元一份米線的小店沒什麼服務,基本自助。
好不容易等到自己那份米線出鍋,禾嬡尺小心翼翼地端著它,在店子外頭的桌上與一位本地大爺拼桌坐下,先給米線拍了張照,才開始老實吃它。
如果說昨天晚上的過橋米線屬於清湯類,今天的小鍋米線,則當得上濃油赤醬幾字。
它很紅。
煮好的米線上蓋著一層紅色油花,紅色油花的油,大部分來自出鍋前最後澆上去的那勺辣子,少部分則來自鍋里的鮮肉沫。
米線上桌後,禾嬡尺沒像大部分熟客一樣,直接夾起米線便往嘴裡塞,而是好奇地先把鍋里的鮮肉夾起來。
鮮肉沫放進鍋里,稍微壓一壓再煮之後,不全是散的,反而稍微有些像裂開的肉餅,卻又沒有平時在家吃的那種蒸肉餅那麼緊實。
她試著小咬一口。
還挺香。
煮時稍壓過之後,讓肉沫形成類似肉餅的形態,能讓它更容易被食客找到,而不至於完全沉在碗底。
而它本身沒經過定型,略有些散的樣子,又能讓高湯和調料能很好地通過肉之間的縫隙,浸入肉里。
最好是能和湯配著一塊吃。
她拿起湯勺,將少許米線、肉沫、韭菜放進勺子裡,輕輕吹走蓋在米線上的紅油,勺上少許湯。
再沿著湯勺,將米線和肉沫、韭菜連著湯水一併吸入口中。
圓形的米線很潤,它比看起來更吸味,略微咀嚼,便被吸飽湯汁的鮮肉沫襯得米香味十足。
也不知到底是雲南的韭菜長得好,還是恰好到了韭菜生長的季節。
煮了會兒的韭菜不光嘗著不柴,還嫩得很,給味道看起來相當厚重的小鍋米線帶來一陣清香。
不過最絕的還是飄在湯里若隱若現的那絲酸醃菜。
它撈不上來,混在湯里看起來僅是配角中的配角,實際上沒了它,這鍋米線的味就完全不對。
用高湯再加上肉沫熬煮的小鍋米線湯底,味道偏濃厚,如果沒有酸醃菜襯著,吃起來可能會略有些膩。
只是加上一勺酸醃菜,味道便完全變了樣。
大冬天裡,微酸醬濃的滾燙湯頭,配上軟滑水潤的鮮肉米線,一碗下肚,暖得人從頭到腳都舒坦。
第248章
「嗝。」吃飽了。
昨天還說一個月都不想再碰米線的禾嬡尺現在相當滿足。
連沉在湯底下的韭菜和肉碎碎都撈起來吃得乾乾淨淨。
她用紙巾擦了把熱出來的鼻涕泡,沒有直接轉身離開,而是看著店裡仍在灶上忙得飛起的老闆,略猶豫會兒,找了個空子,問她能不能在店裡取材。
主要是想拍她煮米線的樣子。
這手絕活確實是有些酷炫,禾嬡尺總感覺不拍她對不起自己的職業。
只是和平時不太一樣的是,她不能挑人少的時候過來拍。因為人少,就拍不到一次出四鍋米線這種操作。
提前對老闆說一聲,是希望自己拍攝的舉動不會打擾到她。
沒想到老闆點點頭,手一揮,似乎沒把這個當回事,轉頭便又給客人們煮米線去。
有沒有人看著、有沒有人拍攝,根本不影響她幹活。
想想也是,日常被十幾雙眼睛盯著看,她早習慣了。四捨五入也能算是花卉市場附近的大明星。
禾嬡尺在店裡拍夠素材,高高興興地捧著她的花準備坐地鐵離開,路上再次經過鮮花餅鋪。
因為前不久才嘗的招牌鮮花餅味道不錯,她心裡已經升起想買一些寄給朋友的想法,便乾脆又進去轉了一圈。
最後依舊沒有大把大把地買手信往外寄,而是在裡面又買了幾個不同口味的現烤鮮花餅。=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